1. 首页
  2. 行业资讯
  3.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河南硕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管城区紫荆山路与商城路交叉口东500米路南汉博商务5楼

联系电话:17760762666

服务热线:0371-555950881 0371-555950882

行业资讯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019-06-05 12:09:40 硕图教育

  摘要:语言用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人类语言不仅有其共同的规律,而且根据不同的民族、地区和国家也有自己的特点。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多样,有其自身的特点,人们在交际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话极为不便。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民族通用语言的标准,也是全国通用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化,这是保证社会和谐运行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承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其交际功能受地域的制约,其发展尚未达到标准。它通常与地理关系密切。本文首先分析了汉语语言学家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然后分析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认为,只有关注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语言用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类语言不仅有其共同的规律,而且根据不同的民族、地区和国家也有自己的特点。语言的亲和力非常强,任何民族、地区或国家的语言本身都可以被称为主语或母语,相反,它被称为宾语或外语。一般来说,人类掌握母语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它是无意识地学习的,而对于外语来说,它是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的。

  方言是一种语言变体,其交际功能受地域限制,发展不规范。它通常与该地区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会说南方方言,北方人说的是带有儿童对儿童口音的北方口音。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邻近地区的区域方言相对相似。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到底是什么?鉴于语言学中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分析语言习得对语言习得的影响,以研究方言习得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根据“朗曼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版)的定义,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一个人的语言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这一术语的习得通常比学习更可取,因为后者有时与行为学习理论有关。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以了解语言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指出语言发展的阶段,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语言学习者的纵向研究和实验方法,重点是语音、语法、词汇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语言。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同义。那么,为什么中国语言学家,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界,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习得与学习的区别,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我国中小学语言习得的探讨,几乎都集中在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理论上。让我们从克拉申的理论开始。

  可以说,克拉申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习得与学习的区别之上的。在克拉申看来,习得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就像掌握第一语言的过程一样。当习得发生时,学习者可能并不总是知道过程,也不知道过程的结果。同时,他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了解语言(了解语言)。应该澄清的是,克拉申并不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不是习得。由此可见,克拉申自己的思想就是学习和学习。在此还必须指出,克拉申认为,仅靠学习并不能使学习者获得在实践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他看来,只有学习,没有学习。换句话说,根据他的观点,人们不能仅仅依靠知识的传递和记忆,而不能依靠听和读的过程来使用语言。因为根据他的观点,光靠学习是不可能的。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在国外文学中基本上可以被取代。习得和学习的区别就是克拉申的话。例如,埃利斯被誉为第二语言习得之父,他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明确提到,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学习)的概念。

  在这一点上,我想解释习得和学习的概念,对于大多数外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来说,没有区别,除非涉及Krashen理论,否则将特别讨论这个问题。因此,当我们在国际研究论文中看到对语言习得的参考时,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它指的是一个人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本文所指的语言习得是指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如前所述,语言包括主语或母语,以及宾语或外语。方言对两种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影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可以肯定的是,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承载情感文化的纽带。人们对本土的依恋往往是通过对方言的热爱来表达的。乡村声音作为个人归属感最明显的象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某个群体的一员。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方言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相对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人们往往通过方言反映自己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而通过反映自己民族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文艺作品,展示自己的方言魅力,树立自己的语言或方言威望。

  自从人们出生以来,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说的第一个词必须是他们自己的方言,而他们的母语的习得是从方言开始的。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多样,各具特色,人们在交际中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话极为不便。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民族通用语言的标准,也是全国通用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的规范化和规范化,这是保证社会和谐运行的必要条件。

  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儿童的言语知觉和发音能力已经向方言方向发展。作为成年人,对方母语的语音感知是非常敏感的,对标准普通话的音觉不敏感,普通话的发音往往不正确,影响普通话的语音识别能力。即使认为普通话发音正确,也很难改变当地方言发音的习惯性刻板印象,也会影响普通话的发音能力。

  如果普通话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方言区的人往往会给人以牙齿不清、言语模糊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普通话中的单词和句式,而不是方言中的词语和句式,往往是人们所不熟悉的,他们只能理解而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中有普通话中没有的单词和句子,翻译起来不方便,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使用。只有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式才能使用,因此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使用方言作为内部语言的人往往缺乏普通话的感觉。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他们要经历一个内外语言转换的过程。由于增加了翻译程序,他们对普通话灵活性的理解和表达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普通话交际的运用不如使用方言流利,因此显得有些笨拙。

  方言地区的人们很难放弃方言的母语。学习普通话时,会出现心理冲突,暂时不适应,便会有学习普通话的阻力,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此外,从语言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已经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普通话学习标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困难。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很多人只对当地普通话沟通水平低感到满意,不愿努力学习普通话标准。

  人们总是对奇怪的事情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学习者第一次接触语言并产生文化张力是正常的。方言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了解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这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张力是非常有益的。

  文化是排他性的。当一个人从他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时,他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方言可以帮助他们缩短文化适应的过程。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渊源、特定的地理范围和特定的用户群体。方言能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最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效果。

  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张力,缩短他们的适应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不利影响仍然明显。例如,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学会用方言发音,将来就很难改正。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不可否认,承载一方风俗习惯的方言在这种文化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既可以利用好的影响,也可以克服不好的影响,但最终的目标是更好地习得语言,加强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或克服方言对学习和学习的影响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学者或语文教师参考: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全国通用普通话。大力推广和积极推广普通话,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市民的责任。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以北方方言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作品为语法规范。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普通话有两种方言+声调。事实上,由于方言在辅音、元音、声调等方面与普通话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地区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即是北方方言或同一地区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汉语的特点。因此,要讲好普通话,每个方言区的人都要了解他们的方言和普通话在音、韵、音、字、语法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加以纠正,才能讲好普通话。

  作者认为,在促使学生选择学习外语的诸多因素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外语的根本原因。然而,鉴于目前语言习得环境的综合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强调学习而非语言实践习得的现象,这是对语言习得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内向、不交际或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只喜欢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实际上仅限于课堂环境。遗憾的是,课外环境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今后有必要关注方言的开发和利用,建立方言+标准语言的互补语言习得模式。标准语言只是语言交流和交流的工具,但方言真正促进了更深入的文化交流。我们必须重视方言文化传播的作用。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认为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其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依赖语境。毫无疑问,中国文化属于一种典型的高语境文化。留学生在汉语习得或汉语交际过程中,必须熟悉交际的文化语境,否则就会遇到各种交际障碍。地方文化语境是学生直接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具体语境。他们在中国逗留期间的所有生活和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相对固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研究本土文化语境对汉语习得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方言是当地文化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发展它的长处,避免它的弱点。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加强跨文化交流,这样就不会有那种只讲语言,却不懂文化的现象。只有注意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2。龚亚夫: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些概念,“英语教师”,天州文化出版社,第1期,2008年。

  徐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崇福,“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习得”,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四川大学出版社。

如有需求,请填写下方表单进行留言

在线客服
QQ在线咨询